更新時間:2019-07-08 17:54作者:李天揚老師
5000多年前,良渚先民在長江下游廣達3.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起了王國。良渚古城選址三面環山,有宮殿、內城、外城,有發達的水利系統,有等級分明的墓葬群等,逐步發展成了太湖流域一個早期區域性國家的權力與信仰中心。
2019年7月6日,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43屆大會主席、阿塞拜疆文化部部長阿布法斯·加拉耶夫的木槌重重落下,良渚古城遺址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5處,位居世界第一。而良渚,以它獨特的魅力與厚重的歷史,實證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
良渚 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
良渚古城遺址,習近平曾兩次去視察,明確說:“良渚遺址是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我們必須把它保護好。 ”它展現了一個存在于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以稻作農業為經濟支撐并存在社會分化和統一信仰體系的早期區域性國家形態,印證了長江流域對中國文明起源的杰出貢獻:
良渚的水壩是五千年前世界最大水利工程,應該是世界范圍內同時期規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要修建這樣一個水利工程,要動員上萬人,耗費數年的時間;
良渚城墻是五千年前世界最大工程。城墻修建在沼澤之上,為了能建城墻,需先從外邊運來大量的石塊鋪墊,再從外邊運來黃土放在上面,是一個大型工程。在5000年前后的整個世界范圍,工程量是最大的,這一點是良渚進入文明的比較確鑿的重要的根據之一,也就是最高等級的人才能夠動員這樣大的人力。
想了解更多關于良渚古城的故事?一起來探一探5000年前的歷史密碼。